- 第1講 課程介紹 01
- 第1講 課程介紹 02
- 第2講 中國經濟的供給面分析 01
- 第2講 中國經濟的供給面分析 02
- 第3講 發展戰略與經濟績效 01
- 第3講 發展戰略與經濟績效 02
- 第4講 消費與儲蓄的決定 01
- 第4講 消費與儲蓄的決定 02
- 第5講 中國的消費不足 01
- 第5講 中國的消費不足 02
- 第6講 從內部失衡到外部失衡 01
- 第6講 從內部失衡到外部失衡 02
- 第7講-外部失衡與經濟危機 01
- 第7講-外部失衡與經濟危機 02
- 第8講 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初探 01
- 第8講 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初探 02
- 第9講 理解貨幣 01
- 第9講 理解貨幣 02
- 第10講 利率的決定與貨幣政策調控 01
- 第10講 利率的決定與貨幣政策調控 02
- 第11講 貨幣政策與宏觀經濟 01
- 第11講 貨幣政策與宏觀經濟 02
- 第12講 理解中國的金融市場 01
- 第12講 理解中國的金融市場 02
- 第13講 后危機時代中國金融的運行邏輯 01
- 第13講 后危機時代中國金融的運行邏輯 02
- 第14講 決定中國經濟的思想交鋒 01
- 第14講 決定中國經濟的思想交鋒 02
- 第15講 理解中國經濟的六層思維 01
- 第15講 理解中國經濟的六層思維 02
《宏觀經濟學》是MBA 的核心課程之一,課程使用國民收入、投資、消費和進出口等總體性概念,分析經濟運行規律,為企業管理者在經營企業時,提供把握系統性風險和機遇有效的分析工具。宏觀經濟學是相對于古典經濟學而言的,包括收入決定理論、就業理論、通貨膨脹理論、經濟周期理論、經濟增長理論、財政與貨幣政策等。
一、課程性質與考試基本要求
《宏觀經濟學》是經濟學、管理學等專業的必修課,是學好其它專業課的基礎理論課。通過學習該課程,要懂得宏觀經濟學的研究對象,掌握其基本理論、原理和定理等,并能應用它們來分析國內外經濟運行的一般規律和特殊問題,有針對性地提出一些宏觀調控的政策措施。同時,還要求學生要正確認識宏觀經濟學的歷史發展和作用。
二、考試方法
本課程一般采用閉卷方式進行考試,考試時間一般為120分鐘。也可采用筆試與口試相結合的方式進行考試。
三、試題類型
本課程可采用以下題型中的若干題型命題:名詞解釋;填空題;選擇題;判斷題;簡答題;計算題;論述題。
四、課程考試內容及要求
第一章 國民經濟核算理論
教學目標
要求學生掌握國民經濟各總量指標的概念及其它們的核算方法。
教學內容
一、國民經濟總流程
重點和知識點:分別存在二、三、四部門的國民經濟循環運行的條件
二、 國民收入的概念
重點和知識點:國民收入、國民生產總值、國民生產凈值等概念的含義
三、 國民收入的計算方法
重點和知識點:產品支出法、收入法、部門法及其它們的計算結果的貨幣價值的調整。
四、 國民收入核算中主要指標及其相互關系
重點和知識點:國民生產總值、國民生產凈值、國民收入、工人收入和個人可支配收入的相互關系。
第二章 消費與投資理論
教學目標
使學生了解古典宏觀的基本觀點,掌握凱恩斯的有效需求不足定律和三大基本心理規律。
教學內容
一、宏觀經濟理論的演進
重點和知識點:(1)薩伊定律;(2)需求不足定律;(3)三大基本定律。
二、消費與儲蓄
重點與知識點:(1)邊際消費傾向、平均消費傾向和消費函數;(2)邊際儲蓄傾向、平均儲蓄傾向和儲蓄函數。
三、儲蓄與投資
重點與知識點:(1)投資的含義 (2)資本的邊際效率 (3)投資函數。
第三章 簡單的凱恩斯宏觀經濟模型
教學目標
要求學生掌握均衡國民收入和充分就業的國民收入的區別、簡單的凱恩斯宏觀經濟模型、各種乘數的含義以及均衡國民收入的決定和不均衡時的調節方法。
教學內容
一、國民收入均衡
重點和知識點:在二、三、四部門中國民收入均衡的條件
二、國民收入的決定和變動
重點和知識點:(1)國民收入決定的分析方法;(2)簡單的凱恩斯宏觀經濟模型;(3)通貨緊縮和通貨膨脹缺口
三、乘數原理
重點和知識點:投資乘數、政府支出乘數、 賦稅乘數、平衡預算乘數、政府轉移支付乘數和外貿乘數的含義。
第四章 貨幣供求理論
教學目標
要求學生懂得狹義貨幣和廣義貨幣的含義,掌握存款乘數、貨幣供給函數以及傳統的貨幣數量和凱恩斯的貨幣需求函數。
教學內容
一、貨幣的供給
重點和知識點:(1)狹義和廣義的貨幣;(2)存款乘數;(3)貨幣供給函數。
二、貨幣的需求
重點和知識點:(1)傳統的貨幣數量論;(2)凱恩斯的貨幣需求函數;(3)弗里德曼的貨幣需求函數。
三、均衡利率的決定
重點和知識點:(1)貨幣均衡的含義;(2)均衡利率的決定;(3)凱恩斯陷阱。
第五章 擴展的凱恩斯宏觀經濟模型
教學目標
要求學生掌握IS曲線和LM曲線的含義和推導方法,以及商品市場和貨幣市場同時達到均衡的條件和不均衡時的調節方法。
教學內容
一、 商品市場的均衡
重點和知識點:(1)IS曲線的含義和推導;(2)IS曲線左邊和右邊點的性質;(3)IS曲線的移動
二、 貨幣市場的均衡
重點和知識點:(1)LM曲線的含義和推導;(2)LM曲線左邊和右邊點的性質;(3)LM曲線的移動。
三、 商品市場和貨幣市場同時均衡
重點和知識點:(1)兩種市場同時達到均衡的條件;(2)擴展的凱恩斯宏觀經濟模型(即IS-LM模型);(3)兩種市場均衡的變動。
四、 國際經濟部門的作用
重點和知識點:(1)國際收支平衡表;(2)對外均衡條件和對外均衡曲線;(3)對外曲線左邊和右邊點的性質;(4)對內和對外同時達到均衡的條件;(5)對內和對外不均衡時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搭配。
第六章 完整的凱恩斯宏觀經濟模型
教學目標
要求學生掌握商品市場、貨幣市場和勞動市場同時達到均衡的條件,以及完整的凱恩斯宏觀經濟模型即AD-AS模型的建立。
教學內容:
一、商品市場、貨幣市場和勞動市場同時均衡
重點和知識點:(1)勞動市場均衡的條件;(2)三種市場同時達到均衡的條件。
二、AD-AS模型重點和知識點:(1)AD曲線的推導;(2)AS曲線的推導;(3)AD曲線、AS曲線分別與AD曲線、AS曲線的區別;(4)總供求均衡的變動。
第七章 宏觀經濟政策
教學目標
要求掌握宏觀財政政策、貨幣政策的政策目標、政策內容、政策工具和具體的調節方法。
教學內容:
一、宏觀經濟政策目標
重點和知識點:(1)宏觀經濟政策的含義;(2)充分就業、經濟增長、物價穩定、國際收支均衡等主要政策目標的含義。
二、宏觀財政政策
重點和知識點:(1)財政收入政策和支出政策;(2)自動穩定器,包括政府的所得,稅制度、政府的轉移支付制度和農產品價格維持制度等;(3)積極的財政政策;(4)補償性財政政策;(5)充分就業的預算平衡政策;(6)政府公債與赤字財政政策。
三、宏觀貨幣政策
重點和知識點:(1)存款準備制度、貼現率、公開市場業務等三項政策工具;(2)道義上的勸告、墊頭規定、消費信貸、規定利率上限、房地產信貸管理制度等輔助性政策措施。
四、宏觀政府政策和貨幣政策的協調應用
重點和知識點:(1)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的區別;(2)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的搭配。
第八章 通貨膨脹理論
教學目標
要求學生懂得通貨膨脹的含義、測度、類型、影響、原因和反通貨膨脹的基本政策。
教學內容
一、 通貨膨脹的含義和測度
重點和知識點 (1)通貨膨脹的含義;(2)通貨膨脹的測度,包括CPI、PPI和GNP則實指數的含義和應用。
二、 膨脹的類型
重點和知識點:溫和的通貨膨脹、急劇的(或說奔騰的)通貨膨脹、超級的通貨膨脹的含義和特點。
三、 通貨膨脹的影響
重點和知識點:(1)通貨膨脹對工資、利率、租金和利潤的影響;(2)通貨膨脹對貨幣資產、實質資產的影響;(3)通貨膨脹對產量、就業和經濟增長的影響。
四、 通貨膨脹的成因
重點和知識點:(1)需求拉動的通貨膨脹,包括由實際需求擴大和貨幣供給量增加引起的通貨膨脹;(2)成本推動的通貨膨脹,包括利潤推動、工資推動和進口成本推動的通貨膨脹;(3)結構性通貨膨脹。
五、 失業和菲利普斯曲線
重點和知識點:(1)失業的定義和類型;(2)短期菲利普斯曲線和長期菲利普斯曲線
六、 反通貨膨脹的基本對策
重點和知識點:(1)緊縮性的需求管理政策,包括緊縮性財政政策和緊縮性貨幣政策;(2)收入政策,包括控制工資、物價、利息、租金和降低關稅等。
第九章 經濟周期理論
教學目標
要求學生懂得經濟周期的含義、特征、類型和原因掌握加速原理和漢森—薩繆爾森模型。
教學內容
一、經濟周期概念
重點和知識點: 經濟周期的定義及其各階段的特征。
二、濟周期的類型和原因
重點和知識點:(1)短周期(基欽)、中周期(朱格拉)、長周期(康德拉耶夫、庫茲涅茨)的含義;(2)熊彼特周期理論;(3)經濟周期性波動的原因。
三、加速原理和漢森—薩繆爾森模型
重點和知識點:(1)加速系數;(2)漢森—薩繆爾森模型
第十章 經濟增長理論
教學目標
要求學生懂得經濟增長的含義,掌握哈羅德—多馬模型、新古典經濟增長模型、新劍橋經濟增長模型等各種經濟增長模型的分析方法。
教學內容
一、經濟增長概念
重點和知識點 經濟增長的含義、衡量和特點
二、經濟增長模型
重點和知識點:(1)哈羅德—多馬模型;(2)新古典經濟增長模型(索洛);(3)新劍橋經濟增長模型
三、技術進步與經濟增長
重點與知識點:(1)技術進步的含義;(2)中性技術的形式。
四、經濟增長因素分析
重點與知識點:(1)索洛余值法;(2)丹泥森全要素生產率指數法;(3)庫茲涅茨的分析方法。
第十一章 國際貿易和國際金融
教學目標
要求學生掌握國際貿易和國際金融的一些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并能運用它們來分析一些國際貿易和國際金融問題,為學習國際貿易、國際金融和貨幣銀行學等課程奠定基礎。
教學內容
一、國際貿易理論的發展
重點和知識點:國際貿易理論的產生、形成和發展,重點是要求學生掌握斯密的國際價值理論、李嘉圖的國際價值理論、赫克歇爾—俄林的資源 稟賦理論等。
二、對外貿易政策
重點和知識點:(1)關稅政策;(2)非關稅政策,包括進口限額、出口額、對進口額的分類和估價、技術和衛生條例、政府采購、出口補貼和減免關稅等;(3)現代世界貿易政策,包括雙邊和多邊貿易協定等。
三、國際金融和國際貨幣制度
重點和知識點:(1)國際收支平衡表的內容和失衡的原因;(2)外匯和匯率制度,包括外匯和匯率的含義,各種匯率制度下均衡的決定和和不均衡時的調整;(3)國際貨幣制度的演變。
五、不同性質考試內容所占比重
圖片
六、成績評定方式
1、若未進行期中考試,則平時成績占30%,期末考試成績占70%,其中作業占15%,出勤占10%,課堂表現占5% 。
2、若進行了期中考試,則平時成績占40%,期末考試成績占60%,其中期中考試成績占10%,作業占15%,出勤占10%,課堂表現占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