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課程主要介紹微觀經濟學的中級理論,是對微觀經濟學初級理論的提高與擴展。采用從靜態分析到比較靜態分析,從完全競爭分析到不完全競爭分析,從瓦爾拉斯均衡分析到納什均衡分析等方法,運用數理方法對微觀經濟理論的基本原理和最新發展進行闡述。
三、教學目標
本課程的主要目的是使學生在學習完西方經濟學原理的基礎上進一步深入地理解經濟模型的基本構造,把握微觀經濟理論的前沿,理解微觀經濟活動的運行過程,熟悉和掌握微觀經濟分析的數理分析方法,掌握一些從復雜的現實過渡到簡單理論的研究和分析經濟問題的技巧,初步具備利用所學知識分析和解決市場經濟條件下的微觀經濟問題的能力。本課程主要內容包括:消費者行為理論、生產者行為理論、完全競爭市場(均衡)理論、不完全競爭市場理論(含博弈論初步)、不確定性分析、不對稱信息模型、一般均衡理論、微觀經濟學與金融等。
四、課程學習資料
1、教材
[美]范里安著:《微觀經濟學:現代觀點》(第八版),格致出版社。
[美]范里安著:《微觀經濟學:現代觀點(練習冊)》(第八版),格致出版社。
2、參考資料
1. 平新喬:《微觀經濟學十八講》,北京大學出版社;
2. 蔣中一:《數理經濟學的基本方法》;
3. 薩繆爾森、諾德豪斯:《經濟學》(中譯本);
五、學習效果及達成途徑
1.學習效果
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希望達成的學習效果如下:
(1) 掌握直接顯示偏好和間接顯示偏好的概念,重點理解顯示偏好弱公理和顯示偏好強公理的內容和檢驗方法,了解顯示偏好原理的應用。
(2) 了解替代效應和收入效應的的概念,能夠辨析總效應的符號和產生原因;掌握計算替代效應和收入效應的方法;理解斯勒茨基替代和?怂固娲膮^別于聯系;熟練掌握運用替代效應和收入效應分析實際問題的方法。
(3) 了解凈需求和總需求的區別,了解有稟賦狀況下消費者的預算線變動特點;掌握修正的斯勒茨基方程及其應用;掌握勞動供給如何隨著工資率的變化而變化。
(4) 了解跨時期選擇問題的本質,了解儲蓄和借貸問題在有稟賦經濟中的表達方式;掌握消費者儲蓄行為的計算原理。
(5) 掌握資產定價的基本原理,掌握無套利原理在資產定價中的應用;了解消費報酬的性質;了解稅收對資產價格的影響;掌握計算持有或出售資產的時機如何確定。
(6) 了解不確定性的概念,掌握期望效用的計算方式,理解資產多樣化,風險分散在股票市場的作用。
(7) 掌握消費者剩余的計算方法,能夠熟練運用補償性變化和等價性變化來分析相關政策的福利效果,理解常見函數對應的CV和EV的計算過程。
(8) 掌握壟斷定價的特點,會計算線性需求函數條件下壟斷定價的決策過程;掌握壟斷的福利損失,了解自然壟斷的形成原因,以及對壟斷進行管制的困難。
(9) 了解一級價格歧視,二級價格歧視,三級價格歧視的定義和特點,會計算廠商二級價格歧視和三級價格歧視的決策過程;掌握兩部收費的特點,掌握壟斷競爭的特點;能夠求解產品差異化模型。
(10) 掌握產量領導和價格領導的區別于聯系;掌握古諾均衡的特點和計算過程,掌握斯塔克伯格模型的計算過程;理解串謀的不穩定性來源。
(11) 掌握納什均衡與占優策略均衡的異同點;掌握混合策略的定義和求解;掌握囚徒困境的無效率以及重復博弈的作用;了解序貫博弈的特點。
(12) 掌握埃奇沃思方框圖描述交換經濟的方法,掌握帕累托有效配置的特點,掌握瓦爾拉斯法則的內容和證明過程;理解福利經濟學第一定理和第二定理的含義。
(13) 了解外部效應的定義以及分類;掌握科斯定理的內容,以及擬線性偏好條件下產權分配與最終結果的關系;掌握外部性內部化的若干方法,并能夠熟練計算產權交易的市場均衡。
(14) 了解信息技術經濟模型的特殊性;掌握網絡外部性的定義和計算;掌握雙邊市場經濟的特點;掌握權限管理模型的計算方法。
(15) 掌握私人物品與公共物品的區別,以及私人提供公共物品的無效率性。了解搭便車的定義。能夠熟練計算不同水平公共物品的最優提供量。
(16) 掌握不對稱信息與不完全信息的差別;道德風險與逆向選擇的異同;了解信號博弈的的基本特點;掌握不同激勵合同的效率特點。
2.達成學習效果的途徑
按時完成每次作業;認真準備期末考試。
六、教學內容
第一講 顯示偏好
【教學目的和要求】
顯示偏好理論(Revealed Preference) 是中級微觀經濟學中有關消費理論的重要內容。消費需求理論在給定消費者偏好以及預算約束下研究消費者選擇以及需求問題;顯示偏好理論則是從消費者的選擇來辨析其偏好關系,即從其行為的信息揭示偏好的信息。
通過本章的學習,學生需要掌握直接顯示偏好和間接顯示偏好的概念,重點理解顯示偏好弱公理和顯示偏好強公理的內容和檢驗方法,了解顯示偏好原理的應用。
【主要內容】
1. 顯示偏好的概念
2. 從顯示偏好到偏好
3. 恢復偏好
4. 顯示偏好弱公理、檢驗顯示偏好弱公理
5. 顯示偏好強公理、如何檢驗顯示偏好強公理
6. 指數、價格指數
【教學總時數】 3
【參考資料】: 《微觀經濟學:現代觀點》第七章
【作業與思考題】:《微觀經濟學:現代觀點(練習冊)》(第八版)7.1,7.3,7.5,7.7,7.9
第二講 斯勒茨基方程
【教學目的和要求】
當某商品價格發生變化時,會對該商品的需求量產生兩種影響效應:一種是因為相對價格的變化所引起需求量的改變,稱之為替代效應(Substitution Effect),如商品價格下降意味該商品相對其他商品更便宜了;一種是因為價格變化引起貨幣購買力發生變化從而對商品需求量的影響,稱之為收入效應(Income Effect),如商品價格下降意味貨幣實際購買力增加了。本章通過運用斯勒茨基方程(Slutsky Equation)對這兩種效應進行分解說明,進一步揭示需求法則。
通過本章的學習,學生需要了解替代效應和收入效應的的概念,能夠辨析總效應的符號和產生原因;掌握計算替代效應和收入效應的方法;理解斯勒茨基替代和?怂固娲膮^別于聯系;熟練掌握運用替代效應和收入效應分析實際問題的方法。
【主要內容】
1. 替代效應、收入效應的概念
2. 替代效應的符號
3. 需求的總變動
4. 變動率
5. 需求法則
6. 替代效應和收入效應的例子
7. ?怂固娲
8. 補償需求曲線
【教學總時數】 3
【參考資料】: 《微觀經濟學:現代觀點》第八章
【作業與思考題】:《微觀經濟學:現代觀點(練習冊)》(第八版)8.2-8.9
第三講 購買和銷售
【教學目的和要求】
斯勒茨基方程闡述給定收入下價格變動所帶來的替代效應和收入效應。然而,如果消費者收入不是以貨幣量水平來表示,而是在初始時擁有某些商品稟賦,但可以當在當前市場價格體系下通過交換重新選擇其“最優消費束”,那么“正常商品價格下降引起需求量增加”這一需求法則就不再適用。例如,蘋果價格上升是否也使得蘋果園主對蘋果的消費量減少?
本章將針對消費者有稟賦的情形對斯勒茨基方程進一步分析,并用此方法分析關于勞動供給問題,研究工資的上升是否導致勞動供給量增加。
通過本章的學習,學生應該了解凈需求和總需求的區別,了解有稟賦狀況下消費者的預算線變動特點;掌握修正的斯勒茨基方程及其應用;掌握勞動供給如何隨著工資率的變化而變化。
【主要內容】
1. 凈需求和總需求
2. 預算約束及稟賦的變動
3. 價格變動、提供曲線和需求曲線
4. 修正的斯勒茨基方程
5. 斯勒茨基方程的應用
6. 勞動供給、勞動供給的比較靜態分析
【教學總時數】 3
【參考資料】: 《微觀經濟學:現代觀點》第九章
【作業與思考題】:《微觀經濟學:現代觀點(練習冊)》(第八版)9.3,9.7,9.11,9.12,9.15,
第四講 跨時期選擇
【教學目的和要求】
本章是稟賦相關選擇問題的應用與擴展。不同商品之間的選擇變為跨時期的消費選擇:跨時期消費的“價格”與利率相聯系。本章會在跨時期比較靜態分析的前提下,運用現值的原理進行后續分析,并在本章末尾引入稅收來研究稅收對利率的影響。
通過本章的學習,同學們應了解跨時期選擇問題的本質,了解儲蓄和借貸問題在有稟賦經濟中的表達方式;掌握消費者儲蓄行為的計算原理。
【主要內容】
1. 預算約束
2. 消費偏好
3. 比較靜態分析
4. 斯勒茨基方程和跨時期選擇
5. 通貨膨脹
6. 跨時期的現值分析
7. 現值的應用:債券、稅收、利率的選擇
【教學總時數】 3
【參考資料】: 《微觀經濟學:現代觀點》第十章
【作業與思考題】:《微觀經濟學:現代觀點(練習冊)》(第八版),10.3,10.5,10.12, 10.13, 10.15
第五講 資產市場
【教學目的和要求】
資產是一種能長期提供服務流的商品。這種服務流既可以是消費服務流,如住房;也可以是貨幣流,即金融資產,如債券等。本章討論在確定收入下的資產收益與資產管理等問題。通過包括銀行、股票市場等在內的資產市場進行投資,人們可以改變現有的收入流模型,實現跨期消費。
通過本章的學習,學生應掌握資產定價的基本原理,掌握無套利原理在資產定價中的應用;了解消費報酬的性質;了解稅收對資產價格的影響;掌握計算持有或出售資產的時機如何確定。
【主要內容】
1. 報酬率
2. 套利與現值
3. 對資產差異的調整
4. 具有消費報酬的資產
5. 對資產報酬征稅
6. 市場泡沫及應用
【教學總時數】 3
【參考資料】: 《微觀經濟學:現代觀點》第十一章
【作業與思考題】:《微觀經濟學:現代觀點(練習冊)》(第八版)11.3,11.5,11.7,11.11
第六講 不確定性
【教學目的和要求】
現實生活中存在著大量的不確定性。同時,消費者對于風險偏好的異質性影響其對不確定性消費的選擇。本章研究不確定性條件下的個人選擇行為,并通過“買彩票”和“保險”等例子來分析不確定性條件下的個人選擇行為。
通過本章學習,學生需要了解不確定性的概念,掌握期望效用的計算方式,理解資產多樣化,風險分散在股票市場的作用。
【主要內容】
1. 或有消費
2. 效應函數和概率
3. 期望效用
4. 期望效用為什么是合理的
5. 厭惡風險
6. 資產多樣化
7. 風險分散
8. 股票市場的作用
【教學總時數】 3
【參考資料】: 《微觀經濟學:現代觀點》第十二章
【作業與思考題】:《微觀經濟學:現代觀點(練習冊)》(第八版)12.5,12.6,12.11,12.12
第七講 消費者剩余
【教學目的和要求】
初級微觀經濟課程中我們已經接觸過消費者剩余的基本概念:需求曲線以下的面積稱為消費者總剩余(Gross Consumer’s Surplus),也稱總效益(Gross Benefit);需求曲線以下、價格線以上的面積稱為消費者凈剩余(Net Consumer’s Surplus),也稱凈效益(Net Benefit)。一般當我們提到消費者剩余,如果沒有特別說明,指的是消費者凈剩余。在本章中,我們將對消費者剩余的經濟學含義做進一步說明,并簡單論證用消費者凈剩余的變動來度量消費者福利水平變化的合理性。
通過本章的學習,學生需要掌握消費者剩余的計算方法,能夠熟練運用補償性變化和等價性變化來分析相關政策的福利效果,理解常見函數對應的CV和EV的計算過程。
【主要內容】
1. 擬線性效用
2. 對消費者剩余變化的說明
3. 補償變化和等價變化
4. 生產者剩余
5. 收益—成本分析
6. 計算利得和損失
【教學總時數】 3
【參考資料】: 《微觀經濟學:現代觀點》第十四章
【作業與思考題】:《微觀經濟學:現代觀點(練習冊)》(第八版)14.3,14.5,14.6,14.7,
第八講 壟斷
【教學目的和要求】
本章討論產品市場為完全壟斷時廠商的利潤最大化決策。通過對完全壟斷市場的社會福利分析,本章發現,與完全競爭市場中價格等于邊際成本相比較,完全壟斷市場在邊際收益等于邊際成本處實現均衡。而且,完全壟斷市場均衡下,廠商雖然獲得了超額利潤,但也會產生福利凈損失,使社會總福利下降。
通過本章的學習,學生需要掌握壟斷定價的特點,會計算線性需求函數條件下壟斷定價的決策過程;掌握壟斷的福利損失,了解自然壟斷的形成原因,以及對壟斷進行管制的困難。
【主要內容】
1. 利潤最大化
2. 線性需求曲線和壟斷
3. 成本加成定價
4. 壟斷的低效率
5. 壟斷的額外損失
6. 自然壟斷
【教學總時數】 3
【參考資料】: 《微觀經濟學:現代觀點》第二十四章
【作業與思考題】:《微觀經濟學:現代觀點(練習冊)》(第八版)24.1-24.5
第九講 壟斷行為
【教學目的和要求】
如果壟斷廠商除了有關市場需求信息外,還了解更多有關消費者需求信息,那么壟斷廠商就能通過一些壟斷行為(如歧視性定價、捆綁銷售等)來獲得更多的消費者剩余并增加利潤。本章會詳細分析廠商在一級價格歧視,二級價格歧視,三級價格歧視,捆綁與銷售和兩部收費制下的最優定價策略。
通過本章的學習,學生需要了解一級價格歧視,二級價格歧視,三級價格歧視的定義和特點,會計算廠商二級價格歧視和三級價格歧視的決策過程;掌握兩部收費的特點,掌握壟斷競爭的特點;能夠求解產品差異化模型。
【主要內容】
1. 價格歧視
2. 第一級價格歧視
3. 第二級價格歧視
4. 第三級價格歧視
5. 搭售
6. 兩部收費制
7. 壟斷競爭
8. 產品差異化的一個區位模型
【教學總時數】 3
【參考資料】: 《微觀經濟學:現代觀點》第二十五章
【作業與思考題】:《微觀經濟學:現代觀點(練習冊)》(第八版)25.3-25.6,25.8
第十講 寡頭壟斷
【教學目的和要求】
寡頭壟斷(Oligopoly)是現實中常見的一種市場結構:市場由少數寡頭廠商所壟斷。寡頭廠商之間采取何種手段爭奪市場會引起市場最終結果的不同。本章分別以雙寡頭壟斷(Duopoly)為代表,介紹了寡頭廠商在產量決策和價格決策、廠商博弈的先后等不同情況下的四個寡頭壟斷模型:產量領導模型、同時定產模型、價格領導模型以及同時定價模型。這四個模型是分析寡頭壟斷市場的基礎。
通過本章的學習,學生需要掌握產量領導和價格領導的區別于聯系;掌握古諾均衡的特點和計算過程,掌握斯塔克伯格模型的計算過程;理解串謀的不穩定性來源。
【主要內容】
1. 選擇策略
2. 產量領導
3. 價格領導
4. 價格領導和產量領導的比較
5. 同時設定產量
6. 古諾均衡的一個例子
7. 趨向均衡的調整
8. 多家廠商的古諾均衡
9. 同時設定價格
10. 串謀
11. 懲罰策略
12. 諸種解的比較
【教學總時數】 3
【參考資料】: 《微觀經濟學:現代觀點》第二十七章
【作業與思考題】:《微觀經濟學:現代觀點(練習冊)》(第八版)27.4-27.7
第十一講 博弈論
【教學目的和要求】
本新古典經濟學中過強假設使得其對于實際問題的分析略顯不足,現實經濟問題往往涉及少數決策者,且存在普遍的不完全信息問題,博弈論以及信息經濟學中的分析方法此時就非常有力。因此一些經濟學家認為,博弈論在經濟史上的地位如同邊際學派和凱恩斯學派一樣,將引起現代經濟學研究方法的巨大變革。博弈論應該是作為一門單獨的課程來講授,在中級微觀經濟學中,我們僅介紹一些基本概念和初步的應用,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參考其他教材進一步學習。
通過本章學習,學生需要掌握納什均衡與占優策略均衡的異同點;掌握混合策略的定義和求解;掌握囚徒困境的無效率以及重復博弈的作用;了解序貫博弈的特點。
【主要內容】
1. 博弈的收益矩陣
2. 納什均衡
3. 混合策略
4. 囚徒困境
5. 重復博弈
6. 實行卡特爾
7. 序貫博弈
8. 遏制進入的博弈
【教學總時數】 3
【參考資料】: 《微觀經濟學:現代觀點》第二十八章
【作業與思考題】:《微觀經濟學:現代觀點(練習冊)》(第八版)28.2-28.6
第十二講 交換
【教學目的和要求】
之前的消費理論、廠商理論中,主要為局部均衡(partial equilibrium)分析:在給定其他外在因素保持不變的情況下,討論特定商品需求、供給以及市場均衡等問題。實際上,經濟體中所有商品市場之間也是相互聯系、相互影響。例如,石油市場價格上升會引起對玉米等生物燃料需求的增加,并引起一系列的連鎖反應?紤]到多種商品價格之間的影響關系,本章開始我們關注一般均衡(general equilibrium)問題:多種商品供給和需求如何影響并達到均衡。
通過本章的學習,學生應該掌握埃奇沃思方框圖描述交換經濟的方法,掌握帕累托有效配置的特點,掌握瓦爾拉斯法則的內容和證明過程;理解福利經濟學第一定理和第二定理的含義。
【主要內容】
1. 埃奇沃思方框圖
2. 交易
3. 帕累托有效率配置
4. 市場交易
5. 均衡的代數式
6. 瓦爾拉斯法則
7. 相對價格
8. 均衡的存在性
9. 均衡與效率
10. 效率的代數式
11. 效率與均衡
12. 福利經濟學第一定理的含義
13. 福利經濟學第二定理的含義
【教學總時數】 3
【參考資料】: 《微觀經濟學:現代觀點》第三十一章
【作業與思考題】:《微觀經濟學:現代觀點(練習冊)》(第八版)31.3,31.5,31.7,31.8
第十三講 外部效應
【教學目的和要求】
來自消費和生產的外部效應以及市場機制的無效性導致帕累托有效配置的無法實現!肮乇瘎 爆F象就是代表性現象。我們可以通過征收庇古稅、內部化以及建立外部效應交易市場等方法解決這一問題。本章會詳細介紹消費外部效應、生產外部效應、科斯定理和公地悲劇的相關知識。
通過本章學習,學習需要了解外部效應的定義以及分類;掌握科斯定理的內容,以及擬線性偏好條件下產權分配與最終結果的關系;掌握外部性內部化的若干方法,并能夠熟練計算產權交易的市場均衡。
【主要內容】
1. 擬線性偏好和科斯定理
2. 生產的外部效應
3. 市場信號
4. 公地的悲劇
5. 汽車污染
【教學總時數】 3
【參考資料】: 《微觀經濟學:現代觀點》第三十四章
【作業與思考題】:《微觀經濟學:現代觀點(練習冊)》(第八版)34.2,34.3,34.4,34.8,34.9
第十四講 信息技術
【教學目的和要求】
本章我們將考察與信息技術有關的一些經濟模型,第一個模型涉及的是網絡經濟學,第二個模型與轉換成本有關,第三個模型要處理的是信息產品的權限管理。這些經濟分析工具的引入,將幫助我們了解比特世界。
通過本章的學習,學生應了解信息技術經濟模型的特殊性;掌握網絡外部性的定義和計算;掌握雙邊市場經濟的特點;掌握權限管理模型的計算方法。
【主要內容】
1. 互補性問題
2. 鎖定
3. 網絡外部性
4. 雙邊市場權限管理
5. 知識產權共享
【教學總時數】 3
【參考資料】: 《微觀經濟學:現代觀點》第三十五章
【作業與思考題】:《微觀經濟學:現代觀點(練習冊)》(第八版)
35.1,35.3,35.5,35.7,35.9,35.11
第十五講 公共物品
【教學目的和要求】
公共物品屬于外部效應的一種,本章在分析公共物品帕累托有效數量的基礎上,進一步討論公共物品的決策機制。
通過本章的學習,學生需要掌握私人物品與公共物品的區別,以及私人提供公共物品的無效率性。了解搭便車的定義。能夠熟練計算不同水平公共物品的最優提供量。
【主要內容】
1. 什么時候提供公共物品
2. 私人提供公共物品
3. 搭便車
4. 不同水平的公共物品
5. 擬線性偏好與公共物品
6. 搭便車問題
7. 與私人物品的比較
【教學總時數】 3
【參考資料】: 《微觀經濟學:現代觀點》第三十六章
【作業與思考題】:《微觀經濟學:現代觀點(練習冊)》(第八版)36.5-36.8
第十六講 不對稱信息
【教學目的和要求】
現實生活中信息不對稱現象普遍存在并導致市場失靈,不對稱信息(Asymmetric Information)打開了現實經濟問題分析的一個廣闊空間。在微觀經濟課程中我們只對相關內容做一些簡單介紹,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在博弈論及其他相關課程中進一步學習。本章會重點分析信息不對稱產生的問題和解決辦法(如發信息、激勵機制等)
通過本章的學習,學生需要掌握不對稱信息與不完全信息的差別;道德風險與逆向選擇的異同;了解信號博弈的的基本特點;掌握不同激勵合同的效率特點。
【主要內容】
1. 次貨市場
2. 質量選擇
3. 逆向選擇
4. 道德風險
5. 道德風險和逆向選擇
6. 發送信號
7. 激勵
【教學總時數】 3
【參考資料】: 《微觀經濟學:現代觀點》第三十七章
【作業與思考題】:《微觀經濟學:現代觀點(練習冊)》(第八版)37.2,37.5-37.7